发布机构: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
日期:2021年06月10日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加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以来,集团总校高度重视地大附中的发展,用新时代的责任担当筹划布局学校的发展,派驻教学校长、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发集团共享课程、对接中小衔接,引进优质社会资源、打造“李四光”特色课程,从此学校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走上了内涵发展的快车道。
两年来为进一步引导学校教师关注课程标准,丰富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经历,努力实现课堂转型,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同时,以学校课程教学中心为枢纽,齐抓共管关注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搭建锤炼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019年7月至今开展“基于课标、用好教材、设计学”的研究课百余节,共有一百余人次教研员走进地大附中,对学校教师的研究课进行指导。每一节课的研磨过程中,教研组全体教师全程参加,这也是主讲老师与磨课团队的老师们共同提升的过程。
疫情期间线上课例研究
2019年9月以来,我校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用好教材,关注学生学”的课例研究,在疫情期间,共开展线上研究课32节,多名海淀进校教育集团专家走进课堂跟进指导,使学校所有教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克服了新冠疫情最严重时期的种种困难,并在中考、高考中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聚焦学生学的课例研究
2020年下半年,学校为引导教师关注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学习基础同时实现课堂转型,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开展了“基于课程标准、用好教材、关注学生学”的研究课 37节。每一节课都经历说课、试讲到最后全校展示环节,整个课例研究过程得到了集团专家的大力支持,40余位集团专家多次走进地大附中课堂,指导老师们精耕教学,成效显著。
中高考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初,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的30余位专家再次走进地大附中,对学校初高三年级的全部课堂进行精准调研指导,同时对毕业年级教学计划制订与执行、复习时间安排与实施、学习资料的选择等进行精心指导。此次调研指导是学校毕业年级课堂有效教学的助推器,定会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聚焦问题解决的校本研修模式
随着学生情况和教育改革的变化,给老师们带来了极大挑战,学校每学期对全体教师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调研,聚焦教师最关注的问题;然后将问题转换为全校教师一起参与的、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专家引领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的引领下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目标引领下的聚焦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修框架。形成了“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研究形式。学校的校本研修过程,从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专家的引领到学校的整体策划、教研组实施改进,最后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当然也会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教师经历从问题到课题,通过切实的行动研究解决难题的过程;从凝聚教研组力量到借助专家的力量为教师成长续力。在这样的基于真问题、真研究、真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优秀案例集,学校部分老师的案例入选省市级案例集或撰写的案例公开发表。另外,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的研讨和课堂的开放,提升教师的大课程观,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共享课程撬动育人模式变革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加入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以来,积极参与集团课程开发与实施,在新冠疫情之初,学校参与“防‘疫’有道”项目式学习课程,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停课不停学。在疫情期间我们还完成了“舌尖上的家”共享课程,这门课程综合运用语文、生物学、化学、营养学等相关知识,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对家庭成员调研访谈、与老师和同学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展示交流等方式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
借助集团共享课程资源,学校教师也自主开发了一些特色课程,例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歌颂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开设“弘扬红船精神”特色课程。还有多学科融合的“水的故事”、“认识摩擦力”、“叶脉书香”、“漫画历史以画启智”等课程,这些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多学科融合方式开展,逐步形成了地大附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特色课程。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将继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新时期人才观。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的大力扶持下,紧抓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契机,严格贯彻教育教学方针政策,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做到课程研发和教师成长两手抓,立足于学生发展,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持续贯彻实践具有地大附中鲜明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到新的高度。